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IT资讯 > 数据库知识点整理(共8章)

数据库知识点整理(共8章)

2022/5/23 14:09:02 | 来源:中培教育

第一章:
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、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。


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之间的区别:
(1) 文件系统用文件将数据长期保存在外存上,数据库系统用数据库统一存储数据;
(2) 文件系统中的程序和数据有一定的联系,数据库系统中的程序和数据分离;
(3) 文件系统用操作系统中的存取方法对数据进行管理,数据库系统用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;
(4) 文件系统实现以文件为单位的数据共享,数据库系统实现以记录和字段为单位的数据共享。

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之间的联系:
(1) 均为数据组织的管理技术;
(2) 均由数据管理软件管理数据,程序与数据之间用存取方法进行转换;
(3) 数据库系统是在文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。
DB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,有组织的、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。


第二章:
数据模型组成:数据结构、数据操作、数据约束条件。
数据约束条件分为:域完整性约束、实体完整性约束、参照完整性约束。
数据模型是记录及其联系的集合。
关系模型是用关系表示实体及其联系。
层次模型: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集与实体集之间的联系。
网状模型:用有向图表示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的数据结构模型。
关系模型:用二维表格表示现实世界实体集与实体集之间的联系。

优缺点:
关系数据库的优点:保持数据的一致性(事务处理)。可以进行join等复杂查询。通用化,技术成熟。


第三章:

三级模式结构:外部模式、概念模式、内模式。
外部模式,又称外模式:是数据库用户的视图,也是用户和数据库联系的窗口。
概念模式,逻辑模式,是对数据全局逻辑结构的描述,是数据库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。
内部模式,也称存储模式,是对数据库中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,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形式,可定义所有内部记录类型、索引和文件的组织方式,以及所有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。
数据逻辑独立性是指:外部模式不受概念模式变化的影响。
只要对外部模式/概念模式映像做相应的改变,即可保持外部模式不变,从而不必修改或重写应用程序,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。
数据物理独立性是指:概念模式不受内模式变化的影响。
只要对概念模式/内部模式映像做相应改变,使概念模式保持不变。
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、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。
文件系统显露出数据存在大量冗余、数据不一致、数据之间的联系比较弱等缺陷。
数据文件:存储数据库自身。
数据字典:存储三级结构的描述,一般称为元数据。
索引:为提高查询速度而设置的逻辑排序手段。

第四章:

超键: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或属性集。
候选键:如果一个属性集能唯一标识元组,且又不含有多余的属性,那么这个属性集称为关系的候选键。
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键中的属性称为主属性,不包含在任何键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。
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:实体完整性规则、参照完整性规则、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。
选择、投影、并、差、笛卡尔积是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。

第五章:
基本表是本身独立存在的表,在SQL中一个关系就对应一个表。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导出的表。视图本身不存在,独立存储在数据库中,是一个虚表。即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,这些数据仍然存放在导出视图的基本表中。视图在概念上基本与表等同。视图在概念上与基本表等同,用户可以在基本表那样使用视图,可以在视图上再定义视图。
数据定义语言:用于定义SQL模式、基本表、视图和索引。
数据操纵语言:用于数据的增加、删除和修改。


第六章:
数据库模式存在下列缺点:
冗余度大、插入异常、删除异常。
FD指的是函数依赖(Functional Dependency)
完全函数依赖、部分函数依赖、传递函数依赖。

关系模式的分解要保证一下三点:
无损连接:分解过程不丢失信息、保持函数依赖性:函数依赖不丢失、能还原,表之间要有公共属性,符合主外键。

第七章:
数据库系统生存期:规划、需求分析、概念设计、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和优化、数据库的物理设计、数据库的实现、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7个。
规划:进行建立数据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。


需求分析:对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进行详细调查。
概念设计:把用户的信息要求统一到一个整体逻辑结构上,即设计E-R图。
逻辑设计:把基本E-R图转换为与选用的具体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模式。设计关系,设计表,视图。
物理设计:内模式。对物理存储结构的设计,设计索引

第八章:
系统故障:硬件故障、软件错误或掉电等引起系统停止运行并随之重新启动的故障,叫做系统故障。
DBMS恢复子系统在系统重写启动时,对未完成的事务进行Undo处理,对已提交但还留在缓冲区的事务进行redo处理,把数据库恢复到正确的一致性状态。
介质故障:指磁盘物理故障或遭受病毒破坏后的故障。
脏数据:不正确的数据。
事务是构成单一逻辑工作单元的操作集合。
ACID准则:原子性(对数据库进行的全部操作,要不全部执行、要么不执行)
一致性(数据不会因为事务的执行而遭到破坏)
隔离性(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时,系统应保证与这些事务先后单独执行的结果一致)
持久性(一个事务一旦完成全部操作,它对数据库的所有更新应永久性地反映在数据库上)
数据库的可恢复性是指系统能把数据库从被破坏、不正确的状态恢复到最近一个正确的状态。
数据库恢复的基本原则:冗余
数据库恢复的具体实现方法:转储和建立日志
周期性对整个数据库进行复制,转储到另一个磁盘或磁带一类的存储介质中。
建立日志数据库,记录事务的开始、结束以及数据每一次插入、删除和修改前后的值,并写到日志库中。
事务的执行次序称为“调度”
如果多个事务依次执行,称为事务的串行调度。
如果利用分时的方法同时处理多个事务,则称为事务的并行调度。
可串行化调度:如果一个并发调度的执行结果与某一串行调度的执行结果等价,那么就是可串行调度。
两段封锁协议。

标签: 数据库 知识点

近期开班